免费咨询热线:400-863-2992
锟斤拷锟脚讹拷态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专业知识
政策指引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400-863-2992
QQ: 2280768793
销售: sales@gz-yuanchuang.com
人事: hr@gz-yuanchuang.com
咨询: info@gz-yuanchuang.com
地址: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揽月路80号科技创新基地D区
锟斤拷锟脚讹拷态  

碳市场两周年: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提高,但也面临履约压力
发布人:源创环境 分布时间:2023-7-17 点击:393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开市以来,到现在已运行整整两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的累计成交量为2.38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09.1亿元。

据了解,两年来,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履约率达99.5%,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基于已有成果,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这些交易表现仅仅是电力企业积极参与所呈现的,并不足以反映我国碳市场的潜力,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扩容,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162家到2532家

电力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时间回到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成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成员,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电力行业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电力绿色低碳转型。

一方面,电力企业碳交易认识显著增强,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明显增加。经过两年的碳交易经验,发电企业对碳市场、碳交易的全链条管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切身感受到碳市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和影响。据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目前,在湖北武汉的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并参与碳排放交易的电力企业已经达到2532家,新增370家。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的碳减排能力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电力行业的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相较2018年下降1.07%。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近日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2023》),截至2022年底,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10.5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约94%。2022年,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41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3.0%。其中,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4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5%。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在积极履约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中电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8.69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3.15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6.2%,比2020年提高2.3个百分点,距离规划目标(2025年占比39%左右)还差2.8个百分点,预计可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据介绍,在第一个履约期,通过抵消机制,全国碳市场为风电、光伏、林业碳汇等189个自愿减排项目的项目业主或相关市场主体带来收益约9.8亿元,为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难点,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指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对促进全社会低成本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CCER将重启

碳市场将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不过,据中电联调研发电企业得到的反馈,电力企业在履约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企业。

根据《报告2023》,2022年,我国全口径发电量为86939亿千瓦时,其中,仅煤电就贡献了58.4%的发电量。因此,占据电源结构“半壁江山”的煤电低碳转型压力较大。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北京绿源碳和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低碳转型绩效评价报告2022》也显示,低碳转型排名靠后的火电上市公司,其能源结构基本是100%火电。

“2022年,煤价长期高位运行,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带动国内电煤价格在高位波动,煤电企业经营持续承压,仅五大发电集团的煤电业务经营总额亏损就高达898亿元。”张晶杰告诉本报记者,同时,随着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煤电机组面临更高的灵活性调节要求,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这种情况下,碳排放配额不足引起的成本增加在电价中又未疏导至用户,发电企业普遍面临履约压力。

在张晶杰看来,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当前为发电行业相对单一,影响了市场发现全社会减碳价格功能的发挥和市场流动性。另外,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运行的基础上,按照当前政策规定,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部分用于抵消企业履约时上缴的碳配额,但不能超过履约量的5%,尽管比例不高,但CCER市场上的供给量也远低于需求量。因此,疏导发电企业的经营和履约压力,除了要细化电企纾困政策之外,进一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和重启CCER也十分重要。

今年6月份,钢铁、石化、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随后,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二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尽快确定钢铁企业碳配额分配的主要工序、分配基准线及排放量核算方法,完成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初步方案。

业内认为,碳市场的扩容,意味着新的市场空白即将放开,这对于光伏和风电等减排项目来说,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在全国碳市场出售,将会获得更多的需求,专家和机构普遍认为这一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

此外,CCER将重启,生态环境部表示,将力争今年年内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办法》提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这将进一步丰富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据悉,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以尽早启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二是公开征集遴选项目方法学;三是开展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自优势,在明确项目业主和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构各自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不少希望参与CCER交易的相关企业表示,CCER开启后,将与碳市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鼓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行为,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来源:中国环境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68383


返回